保障诚信履约,促进市场公平有序,是建设诚信中国的必由之路。履约保证保险作为一种新型保险业务,为市场主体提供履约担保,不仅能有效防范企业经营风险,而且能降低社会交易成本,提高资源配置效率。近日,*常务会议部署完善履约保证保险制度,从多方面为市场主体发展保驾护航,助力诚信建设。让我们一起深入了解*常务会议关于履约保证保险的这些新措施!
*常务会议部署完善履约保证保险制度,从多个方面为企业提供保障,助力市场主体诚信守约、降低经营风险。履约保证保险作为一种有效机制,将为诚信建设添砖加瓦,促进经济高质量发展。
履约保证保险,是投保人向保险人支付保费,由保险人向合同的甲方(发包方/买方/业主等)提供保证,如果合同的乙方(承包方/供应商)因不可预见的原因导致违反合同约定,由保险人在一定范围内承担经济责任的保险业务。它能有效降低企业因履约失信带来的风险,是促进企业诚信经营、保护企业合法权益的重要手段。
近年来,我国经济快速发展,市场主体不断增加,合同交易活动日益频繁。但同时,市场主体因履约能力不足、信用水平不高而导致的违约现象时有发生,严重影响了市场经济秩序和营商环境。据不完全统计,我国每年因合同违约造成的经济损失达数万亿元,而传统担保方式难以满足市场需求,履约保证保险的发展势在必行。
*常务会议提出,在工程建设、政府采购、招商引资等领域,要积极推广履约保证保险。在工程建设项目中,履约保证保险可以覆盖工程质量保证金、工程款支付等多方面风险,有效降低企业资金压力和运行成本。在政府采购中,则能为供应商诚信履约提供保障,也为采购方提供高效便捷的履约担保方式。此外,在招商引资领域,履约保证保险能够为招商项目提供风险保障,提高投资者的信心。
会议强调,要支持保险机构与**机构合作,增强履约信用风险评估能力。保险公司常缺乏合同履约情况的有效评估渠道,导致对部分企业的履约能力、信用水平把关不严。因此,支持保险机构与具有信用调查和评估能力的**机构合作,可有效解决这一问题,帮助保险公司更准确地把握企业信用状况,提高风险把控力。
提高保险公司经营履约保证保险的积极性。通过建立政府主导的履约保证保险制度,由政府相关部门出台专门支持政策,降低保险公司经营履约保保险的成本,提高其可得性。同时,可探索建立政府与保险公司共同管理的履约保证保险风险补偿机制,在保险公司因诚信企业违约造成巨额赔付时,给予适当补偿。
会议还指出,要引导企业诚信守约,将使用履约保证保险情况纳入企业信用记录,并依法依规将严重失信企业排除在外。这意味着,企业使用履约保证保险将成为其信用记录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企业的诚信度和履约能力进行背书。同时,还应建立健全守信激励机制,对诚信守约的企业给予更多政策支持,形成鼓励诚信守约的良好氛围。
履约保证保险为企业履约提供强有力的保障,当企业因不可预见因素导致违约时,保险公司将进行理赔,帮助企业规避履约风险,维护企业信誉和市场声誉。
传统担保方式往往需要企业提供大量担保物,占用企业大量资金和资产。而履约保证保险只需企业支付一笔保费,就可获得高额履约担保,大幅度减轻企业的资金压力和运营成本。
在全社会倡导诚信守约的风尚。通过将使用履约保保险情况纳入企业信用体系,可对企业进行有效监督,促使企业诚信经营、履约守约。同时,还能为政府提供一个有效的诚信企业选聘渠道。
履约保证保险制度的完善,为市场主体提供多层次、全方位的风险保障,提高了企业和政府部门之间交易的效率与安全,优化了营商环境。
为促进履约保证保险的健康发展,海外一些*和地区已出台相应措施。以日本为例,其公共工程几乎都要求履约保证,并通过法律规定,工程款履约保证保险费可作为税费进行抵扣。我国也正在积极探索实践,一些地方性政策出台,在工程建设领域积极推广履约保保险。如广东省就出台文件,要求工程项目使用履约保证保险替代工程质量保证金。
履约保证保险是促进诚信建设、降低企业风险的有效举措之一。*常务会议关于完善履约保证保险制度的部署,为诚信中国建设划出了清晰路线图。预计相关配套措施的出台,将为市场主体带去更多便利和保障。企业应积极拥抱这一新机制,充分了解并利用履约保证保险,为自身发展添砖加瓦;保险机构也应把握机遇,积极参与和推动履约保证保险业务发展,为诚信建设贡献更多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