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商贸交易中,履约保函是常见的担保支付方式。但有时卖方可能遇到特殊情况,无法继续履行合同,此时卖方可申请撤销履约保函。那么,卖方该如何申请撤销呢?有哪些法律依据和途径可循?
履约保函,是银行应其客户(申请人,通常为买方)的要求,对保函受益人(通常为卖方)作出的书面承诺,保证其在指定情况下履行合同义务的书面文件。当买方无法按时付款或出现违约行为时,卖方可凭此保函向银行索赔,以保障自身权益。
卖方可能出于以下原因申请撤销履约保函:
买方出现违约行为:买方可能未能按时付款、提供违约产品或服务、未履行合同中约定的其他义务等。 合同无法继续履行:可能由于不可抗力因素、合同目标无法实现、买方丧失履行能力等情况导致。 双方协商一致:双方可能在友好协商下达成协议,同意撤销履约保函。卖方在遇到以上情况时,首先应尝试与买方进行友好协商,双方可通过修改合同、调整履行期限或方式等方式解决问题。若买方同意撤销履约保函,则卖方可与买方签订撤销协议,并通知银行。
2. 收集证据若买方不配合协商或拒绝撤销,卖方则需收集证据,准备申请撤销的法律程序。证据包括:
买方违约或无法履行合同的证据:如买方未能按时付款的记录、提供违约产品或服务的证据等。 合同无法继续履行的证据:如不可抗力因素的证明、合同目标无法实现的专家意见等。 其他相关证据:如双方沟通记录、修改合同的协议等。 3. 申请仲裁或诉讼若协商未果,卖方可根据合同中约定的纠纷解决方式申请仲裁或诉讼。
仲裁:若合同中约定了仲裁条款,则卖方可向指定的仲裁机构提交仲裁申请,并提供相关证据。仲裁机构将根据双方的仲裁协议作出裁决。 诉讼:若合同中未约定纠纷解决方式或约定诉讼,则卖方可向有管辖权的法院提起诉讼,并提供相关证据。法院将根据双方的合同及证据作出判决。 4. 申请财产保全在申请仲裁或诉讼过程中,为避免买方转移财产,卖方可向仲裁机构或法院申请财产保全。仲裁机构或法院将根据卖方提供的担保采取保全措施,如冻结买方银行账户、查封买方财产等。
5. 申请撤销履约保函在仲裁或诉讼过程中,卖方可申请仲裁机构或法院撤销履约保函。仲裁机构或法院将根据卖方提供的证据及双方的合同作出裁决或判决。若裁决或判决支持卖方的申请,则履约保函将被撤销,卖方可免除履行保函的义务。
某贸易公司(卖方)与一家进出口公司(买方)签订合同,向买方出售一批机械设备,总价为500万元人民币。合同约定以履约保函方式支付,买方向银行申请了500万元人民币的履约保函。但后来买方因资金周转问题无法按时付款,卖方多次协商未果,遂收集证据向仲裁机构申请仲裁,并申请财产保全,冻结了买方价值500万元人民币的财产。**终,仲裁机构裁决支持卖方的申请,买方需按时付款,如未按时付款,则履约保函将被撤销。
卖方申请撤销履约保函需遵循一定的法律程序,关键在于收集充分的证据,并选择适当的纠纷解决方式。在协商未果的情况下,卖方可通过仲裁或诉讼的方式维护自身权益,并可申请财产保全以保障权益。在仲裁或诉讼过程中,卖方可申请撤销履约保函,仲裁机构或法院将根据具体情况作出裁决或判决。因此,卖方在遇到类似情况时,应及时寻求法律帮助,维护自身合法权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