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函,是企业间常见的一种信用担保方式。而关于保函的种类,有个问题经常被提问:保函只接受银行保函吗?
这个问题的背后,其实是企业对保函认识的一个小小迷思。今天就让我们来好好聊聊保函的世界,让你对保函有更深入的了解!
保函,是什么?
说到这里,想必许多人对保函并不陌生。保函,全称是「保证金担保函」,是申请人向担保人提供一定数额的保证金或质押物,由担保人出具的一份担保信用状,用以代替申请人向受益人承担一定额度的债务或义务的书面承诺。通俗来讲,就是企业之间的一种信用担保。
当发生争议时,受益人可以持保函到银行或担保人处,根据保函约定条件,直接获得一笔支付款项,无须通过繁琐的诉讼程序。因此,保函也被称作「信用证」。它对于进出口企业来说,尤其重要。
保函根据用途的不同,可以分为多种类型。而这些类型,正是我们常说的「银行保函」和「非银行保函」。
银行保函是银行出具的,用于担保企业在经营活动中,因向对方方履行合同义务而需要支付的货款或担保金的一种金融产品。而非银行保函, 则是企业之间基于信任和信用,由第三方出具的担保函。
保函与担保,有何不同?
保函和担保虽然都属于信用担保的范畴,但其实有很大的区别。
担保是权利人或债权人为了保证债务人履行债务或义务,由第三方对债务人提供的一种信用增强方式。而保函则是第三方(通常为金融机构)基于申请人(债务人)的请求,出具的向受益人提供担保的信用状。
通俗来讲,担保是「一人担保」,由第三方提供担保;保函则是「二人游戏」,由一方请求另一方提供担保。
再者,担保通常需要提供抵押物,而保函多数情况下是不需要的。而且,如果债务人违约,由担保人承担的责任也是不同的。担保人需要代为履行债务人的债务,而保函出具人仅需要在约定的条件下支付保函规定的金额。
为什么有企业偏爱「非银行保函」?
对于企业来说,选择非银行保函,往往是因为它比银行保函更容易申请。银行对企业的资质、实力、信誉等方面都有严格要求,尤其是对企业的信用评级高低有严格标准,门槛较高。而非银行保函则相对灵活,对企业的限制要求没那么高,因此也更容易申请。
而且,非银行保函的操作流程也更简便,企业只需要找到保函发行方,双方协商保函的条款、费率等内容,就可快速发出。相比之下,银行保函需要企业准备大量材料,审批流程较长。
但银行保函相比非银行保函,在企业和公众心目中还是有更高的可信度和可靠性。因为银行是经过*监管的合法机构,有严格的管理制度,而非银行保函发行方则需要企业自行把关。
如何正确看待「非银行保函」?
虽然说非银行保函有诸多便利,但不能因为它而忽视了背后的风险。
与银行相比,非银行机构在资金实力、运营能力、风控管理等方面可能有所欠缺。因此,企业在选择非银行保函时,需要谨慎把关,了解发行方的背景、信用度、资金实力等。切勿因为便利而忽视了风险存在。
再者,非银行保函在法律合规性上也常让企业产生疑惑。事实上,根据我国现行法律规定,企业间相互提供保函是合法的,但必须以书面形式签署协议,且不得违反相关法律规定和公共利益。所以,企业使用非银行保函时,也务必确保其合法合规。
此外,虽然非银行保函的申请门槛似乎更低,但并不代表所有企业都能轻易获得。非银行保函方也会根据企业的信用情况来决定是否发函以及发函额度。因此,企业也需先了解自己的信用状况,再做出申请。
保函使用中的常见问题
保函虽然是信用担保的方式之一,但它在使用中,也常出现一些企业或个人容易忽略的问题。
保函也需注意有效期:保函也有有效期,企业在使用时,需注意其时间长度是否符合需求。尤其是进出口贸易中的保函,往往需要更长的时效。若保函在货物到达港或工地时已过期,将很可能导致保函无法发挥作用。
谨慎处理弃权问题:在保函的条款中,往往有弃权或沉默期条款。这意味着,若持有人因某事项向发函人索赔,发函人在一定期限内没有回应,就被视为放弃相关权利。企业需谨慎处理,不要因为小疏忽而造成大损失。
注意保函与合同的匹配度:保函是基于企业间的合同而发出的。因此,合同的条款、条件、数额等都需与保函保持一致,二者之间要匹配。企业在起草合同时,需将保函的相关内容考虑在内,两份文件不能存在矛盾。
保函额度要合理:保函的发函额度,通常会根据企业的信用情况而定。但企业也需合理评估实际需求,切勿高估或低估。若发函额度远高于实际需求,不仅会增加企业的资金压力,还可能被对方视为不必要的警讯。
结语
保函是企业间常见的信贷担保方式之一,而市场上常说的「银行保函」和「非银行保函」,则是企业在选择时需要考虑的两种主要类型。企业可根据自身情况,选择适合自己的保函类型。但在选择非银行保函时,需谨慎甄选、合法合规;选择银行保函时,也不可放松警惕,仍需注意细节。
保函虽然看似简单,但其中包含许多企业需要注意的细节。希望通过这篇文章,能帮助你对保函有更深入的了解,在企业经营中能更合理、安全地使用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