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实践中,担保行为是交易中常见的保证方式,担保行为一旦成立,担保人就负有担保的责任。但如果担保人违反担保承诺,该当何种处罚呢?这就涉及到担保违约的法律责任问题。
那么,什么是担保违约?担保违约是指担保合同成立后,担保人不按照担保合同约定履行担保义务,或其担保行为不符合法律规定的行为。当担保人出现担保违约时,就应当承担一定的法律责任。那么,担保违约具体该如何认定?又会受到怎样的处罚呢?
在实际生活中,担保关系的设立是为了保证债权的实现,当债务人无法履行债务时,担保人应当承担担保责任。但如果担保人出现违约行为,就破坏了担保关系的稳定性,影响了债权的实现。因此,担保违约的认定十分重要。
根据《担保法》第七十一条的规定,担保违约行为主要包括以下几种情况:
担保人未履行担保义务的,依法承担违约责任。担保人包括保证人和抵押人、质押人、留置权人等。 担保人不履行担保义务或其担保行为不符合法律规定的,担保人应当承担民事责任。 因担保人的过错导致担保物灭失或毁损的,担保人应当承担赔偿责任。 担保人隐匿、转移、变卖、毁损担保财产或者未按照人民法院或者仲裁机构指令办理担保财产权属变更登记手续的,应当向债权人承担赔偿责任。担保违约行为破坏了正常的交易秩序,影响了债权的实现,因此应当受到相应的处罚。根据《担保法》和《合同法》的相关规定,担保违约的处罚主要包括以下几种情况:
民事责任。担保人违反担保承诺,导致债权人损失的,应当承担民事责任。根据《合同法》**百零七条的规定,担保人应当根据担保合同约定和违约情况,承担继续履行、采取补救措施或者赔偿损失等违约责任。担保人承担民事责任时,应当按照实际损失赔偿,也可以按照约定的违约金标准支付。 行政责任。担保人违反担保承诺,情节严重的,可能会受到行政处罚。例如,根据《担保监管办法》第四十条的规定,担保机构违反有关财务会计制度规定的,由有关监管部门责令改正,处以三万元以下罚款。 刑事责任。担保人违反担保承诺,情节严重,构成犯罪的,应当承担刑事责任。根据《刑法》**百七十九条的规定,担保人实施违法发放贷款,数额巨大或者有其他严重情节的,处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罚金;数额特别巨大或者有其他特别严重情节的,处五年以上有期徒刑,并处罚金。为了避免担保违约带来的损失和处罚,在实际交易中,当事人应当采取必要的预防措施。
债权人应当仔细审查担保人的担保能力和信用状况,选择有担保能力和良好信用的担保人。 担保合同应当明确约定担保范围和担保责任,特别是担保物的范围和价值。 担保期间,担保人应当及时了解担保物的状况,采取必要的保护措施。 当债务人出现履行困难时,债权人应当及时采取措施,防止担保物毁损或灭失。案例一:
甲公司向乙公司借款1000万元,丙公司提供连带责任保证。借款到期后,甲公司无法偿还借款,乙公司要求丙公司承担保证责任。丙公司却以乙公司未积极采取措施向甲公司追偿为由,拒绝承担保证责任。
法院判决:丙公司承担连带保证责任。根据《担保法》第十七条的规定,连带责任保证的债务到期没有清偿的,债权人可以要求任何一个保证人全部承担偿还债务的责任。丙公司作为连带责任保证人,应当承担保证责任。
案例二:
甲向乙借款100万元,丙为甲提供**额抵押担保,担保范围包括主债权及利息、违约金、损害赔偿金和实现债权的费用。甲到期未偿还借款,乙起诉甲和丙,要求丙承担抵押担保责任。
法院判决:丙在担保**额范围内承担担保责任。根据《担保法》第四十九条的规定,抵押担保的范围包括主债权及利息、违约金、损害赔偿金和实现抵押权的费用。丙在担保**额范围内对上述范围的债务承担担保责任。
综上所述,担保违约是指担保人未按照担保合同约定履行担保义务或其担保行为不符合法律规定的行为。当担保人出现担保违约时,应当承担民事、行政甚至刑事责任。为了避免担保违约带来的损失和处罚,当事人应当仔细审查担保人的担保能力和信用状况,明确约定担保范围和责任,并采取必要的保护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