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程保函是保证担保的一种形式,在工程承包、工程款支付等工程建设领域中应用**。在实际业务中,工程保函往往以书面形式出现,具有合同的特征,因此工程保函合同在实践中较为常见。如何对工程保函合同进行有效审查,确保相关方合法权益,值得我们关注。
那么,在审查工程保函合同时,有哪些要点需要特别注意呢?
1、保证责任的范围
在审查工程保函合同时,首先要明确保证的范围,即保证责任的范围。保证责任的范围涉及两个方面:一是保证的对象,二是保证的期限。
在工程保函中,保证的对象通常包括工程款、违约金、损害赔偿金等。审查时,要注意保证对象的描述是否清晰明确,是否存在歧义。此外,还要关注保证的期限,包括保证的有效期和保证责任存续期。保证有效期是指保证责任的起始时间,一般从工程保函出具之日起计算。保证责任存续期是指保证责任的持续时间,一般从工程完工或竣工验收之日起计算。
2、保证金额的约定
保证金额是工程保函合同的核心内容之一。在审查合同时,要重点关注保证金额的约定是否合理、明确。保证金额一般根据工程造价、工程风险等因素确定,要避免保证金额过高或过低,确保其合理性。此外,还要注意保证金额是否包括利息、违约金等其他费用,是否存在模糊不清之处。
3、担保方式的选择
工程保函合同常见的担保方式有独立担保和附条件担保两种。在审查合同时,要明确担保方式,并注意其法律后果。
独立担保是指担保人的保证责任不以被保证人的债务履行情况为前提,一旦出现约定的情形,担保人即应承担保证责任。附条件担保是指担保人的保证责任以被保证人未履行债务为前提,担保人仅在特定条件下承担保证责任。在实际业务中,独立担保和附条件担保所产生的法律后果差异较大,因此审查时要特别注意担保方式的选择。
4、保证人的资格审查
保证人是指在工程保函合同中出具保函、承担保证责任的一方。在审查合同时,要对保证人进行资格审查,确保其具有履行保证责任的能力。
资格审查的内容包括保证人的注册资本、资产状况、经营状况等。审查时,要注意保证人是否存在重大诉讼或仲裁,是否有履行保证责任的负面记录等。此外,还要关注保证人的资质是否符合要求,是否属于工程保函合同约定的合格保证人。
5、保证担保的程序
在审查工程保函合同时,要关注保证担保的程序是否符合要求。保证担保程序主要包括保函的出具、交付、修改和撤销等。
在保函出具方面,要关注保函是否由保证人签字盖章,是否存在未经授权签发的保函。在交付方面,要确保保函能够及时、准确地交付到收函人手中。在修改和撤销方面,要确保有权人同意并签字盖章,确保保函的修改或撤销合法有效。
6、保证责任的免除
在工程保函合同中,保证责任的免除是指在特定情况下,保证人可以免除其保证责任。在审查合同时,要关注保证责任免除的条件是否合理、明确。
保证责任免除的条件一般包括不可抗力、被保证人不履行通知义务、收函人未及时提出索赔等。审查时,要确保这些条件符合合同法相关规定,避免出现不合理免责条款。此外,还要注意保证责任免除是否存在歧义,是否会影响到保证人的合法权益。
7、争议解决方式
在审查工程保函合同时,要关注争议解决方式的约定。争议解决方式主要包括诉讼、仲裁和调解等。
在选择诉讼或仲裁时,要关注管辖权的约定,确保其符合相关法律规定。在选择调解时,要确保调解机构具有相应资质,确保调解程序合法有效。此外,还要注意争议解决方式的约定是否对一方当事人过于苛刻,是否存在不公平的情况。
8、合同条款的审查
在审查工程保函合同时,要对合同条款进行全面、细致的审查。合同条款主要包括保函的格式、保证人的义务、收函人的权利、通知送达方式等。
在保函格式方面,要确保其符合相关规定,避免出现不规范之处。在保证人义务方面,要确保其能够全面、准确地反映保证人的义务,避免出现推诿或逃避责任的情况。在收函人权利方面,要确保其能够维护收函人的合法权益,确保收函人能够及时、有效地行使权利。在通知送达方式方面,要确保其便捷、有效,确保相关方能够及时收到通知或送达的文件。
总之,工程保函合同审查是一项复杂而严谨的工作,需要结合实际业务,全面、细致地进行审查。在审查合同时,要重点关注保证责任的范围、保证金额的约定、担保方式的选择、保证人的资格审查、保证担保的程序、保证责任的免除、争议解决方式、合同条款等要点,确保工程保函合同合法、有效,切实维护相关方的合法权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