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产保全是指在涉及争议的财产权益案件中,为维护当事人权益而采取的一种法律措施。当涉及财产争议时,法院可以通过财产保全,保护当事人的利益。
财产保全的形式多种多样,其中是否包括存折成为了争议的焦点。存折作为一种常见的财产形式,具有代表性,但其是否适用于财产保全却存在一定的争议。
首先,存折具有可转让性。存折可以作为支付工具使用,数额较大的存款可以通过转账等方式进行转移,因此存在对于存折保全是否有效的质疑。有人认为,存折可以随时被当事人从银行取出并转账,因此无法有效地保护当事人的权益。然而,存折的可转让性也可被看作是一种保全手段,因为存折的转移需要经过法律程序和相关的手续,这也为法院提供了查证和追踪资金流向的途径,确保财产的安全。
其次,存折作为一种财产形式具有较强的证明效力。存折上的存款记录和账户信息是银行对当事人财产权益进行确认和记录的依据,因此存折在财产保全中具有重要的证明和明确财产归属的作用。法院可以通过冻结存折内的资金来保护当事人的权益,同时也可以通过存折上的交易记录来查证和追踪相关的资金流动,以确保财产安全。
此外,在一些特殊情况下,存折可以作为财产保全的主要手段。比如,存折上的存款是当事人**的财产,如果将其冻结可能会导致当事人无法支付日常开销或应付生活必需品的费用,这种情况下,法院可能会考虑不冻结存折内的资金,而通过其他手段来保护当事人的利益,比如要求被保全的当事人提供担保或提供财产线索来确保财产安全。
综上所述,财产保全可以包括存折。存折作为财产的一种形式,具有一定的转让性和证明效力,通过冻结存折内的资金或其他手段,可以有效保护当事人的利益。然而,存折在财产保全中的适用性要依据具体的案件和当事人的财产状况来决定,法院会根据实际情况进行判断和决策,以维护当事人的权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