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进入律邦担保,我们为您提供法院财产保全担保,解封担保,继续执行担保,工程类所需要的银行保函,履约保函,支付保函等,联系电话:134-5682-7720
行业动态
约定不能财产保全有效吗
发布时间:2023-09-14
  |  

约定不能财产保全有效吗?

约定不能财产保全是指当事人在合同中约定一方不得对另一方的财产采取保全措施。这个问题涉及到合同法和财产保全法,引发了**的争议。有人认为约定不能财产保全有利于保护当事人的合法权益,也有人认为这种约定违背了法律的原则。本文将从不同的角度探讨约定不能财产保全的有效性。

首先,支持约定不能财产保全有效性的观点认为,这种约定能够促进合同的执行,减少争议和纠纷的发生。在一些特殊行业或特定合同中,一方必须依托另一方的财产来保障自己的权益,如果约定不能财产保全无效,可能导致当事人无法获得合同中约定的权益,从而影响正常的商业交易。此外,当事人之间约定不能财产保全也体现了合同自由原则,即当事人在自愿、平等的基础上自行选择合同条款,法律应当尊重当事人的意愿。

然而,反对约定不能财产保全有效性的观点认为,这种约定违背了公共利益和法律的原则。一方约定不采取保全措施,可能导致另一方无法获得实际履行的保障,从而使合同无法正常进行。尤其是在经济实力不平衡的情况下,一方可能出于弱势地位而被迫接受无法保障自身权益的约定,从而损害了其合法利益。此外,约定不能财产保全也可能违背了法律对于公共利益的保护,因为一些合同涉及到公共利益的保护和社会公共秩序的维护。

对于约定不能财产保全的有效性,法律界存在不同的观点。在中国,合同法第42条明确规定“当事人约定应当采取财产保全措施的,人民法院应当按照委托保全的请求予以执行。”这一条款显示了法律承认了当事人对于财产保全的约定。然而,财产保全法第2条也规定:“任何单位和个人办理财产保全都必须遵守法律、法规的规定,不得违反法律、法规的规定损害*、集体或者他人的正当权益。”这条法律规定使得当事人的约定不能违背法律、法规的规定。

综上所述,约定不能财产保全的有效性在实践中存在着争议。虽然这种约定有利于合同的执行和当事人的选择权,但也有可能损害对方的合法权益以及公共利益。在制定合同时,当事人需要平衡各方的权益,确保合同的公正和可执行性。此外,法律和司法实践也应当对约定不能财产保全的有效性进行进一步的明确和规范,以保护当事人的合法权益和公共利益的平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