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进入律邦担保,我们为您提供法院财产保全担保,解封担保,继续执行担保,工程类所需要的银行保函,履约保函,支付保函等,联系电话:134-5682-7720
行业动态
银行保函或履约保证金
发布时间:2025-08-18
  |  

## 银行保函 vs 履约保证金:工程老炮儿的选择秘籍


刚签下个大工程,甲方突然甩过来一句:“按合同,提供履约担保吧!” 你看着“银行保函”和“履约保证金”两个选项,是不是有点懵圈?别急,干了二十年工程的老张今天就用**接地气的话,帮你把这事儿掰扯明白,保你选得明明白白!


一、 本质区别:银行信誉 vs 真金白银


   银行保函:银行的“担保欠条”

       核心: 这是银行开的承诺书!银行拍胸脯对甲方(受益人)说:“要是这家承包商(你)没按合同干好活儿,你来找我,只要符合保函里写的条件(比如你确实违约了),我立马掏钱赔给你!”

       谁掏钱启动? 是你(申请人)向银行申请。银行会严格审查你的资质、信用、项目情况,觉得你靠谱,才会开这个保函(可能要你提供反担保,比如抵押或质押)。

       钱在哪? 钱还在你兜里! 保函生效期间,这笔担保的钱你该用用,该花花(除非银行要求冻结部分资金做担保)。银行只是用自己的信誉做了担保。

       像什么? 像你找了个有头有脸、特别讲信用的“大哥”(银行)给你做担保人,向甲方保证:“我小弟要是办砸了,我负责赔!” 大哥用的是他的名声和实力。


   履约保证金:实打实的“押金”

       核心: 这是你真金白银从自己账户里掏出来,提前交给甲方押着的一笔钱(通常是合同额的5%-10%)。

       谁掏钱? 就是你!直接从你公司的现金流里划出去。

       钱在哪? 钱在甲方账上趴着! 在合同顺利执行完毕之前,这笔钱被甲方“冻结”了,你动不了。如果工程干得好,到期甲方退还(有时会扣点利息,看合同);要是你违约,甲方可以直接扣下这笔钱作为赔偿。

       像什么? 就像租房时交给房东的“押金”。你把现金给了房东,房子到期没损坏,房东退你押金;要是你把房子搞得一团糟,房东就用押金来修。


二、 工程实战中的关键差异点


1.  对承包商(你)的现金流压力:

       保函:压力小。 你付的是银行手续费(通常零点几到百分之几不等,看你和银行关系、项目风险),动辄几百万上千万的担保本金不用真掏出来。宝贵的现金流可以用于买材料、发工资、推进项目。

       保证金:压力山大! 合同额的5%-10%是实打实的现金流出。尤其对于大项目或同时进行多个项目的公司,这笔钱被甲方长期占用,可能严重影响你的资金周转和运营能力,甚至需要去贷款来交这笔押金。


2.  操作流程与成本:

       保函: 跑银行、准备一堆资料(公司证照、财务报表、项目合同、反担保材料等)、等银行审批。核心成本是银行手续费。 耗时相对长点(几天到几周)。

       保证金: 相对简单,按合同要求把钱打到甲方指定账户即可。核心成本是巨额资金被占用的机会成本(这笔钱本来能赚的收益/需要贷款支付的利息)。


3.  甲方(业主)的偏好与风险:

       甲方为啥爱保函?

           更安全可靠: 银行赔钱能力强、讲规矩。万一承包商真烂尾或严重违约,找银行拿钱比找可能已经跑路或破产的承包商要钱容易得多、快得多。

           避免纠纷: 银行见单(符合条款的索赔文件)即付(特别是“见索即付保函”),扯皮少。扣保证金可能面临承包商扯皮打官司。

           管理省心: 不用管这笔钱的投资、保管、退还利息等破事。

       甲方收保证金图啥?

           “落袋为安”的心理: 钱在自己账上,感觉更踏实(虽然可能只是心理作用)。

           可能有利可图: 大额资金在账上趴着,产生的利息有时能归甲方(看合同约定)。

           对承包商更强约束: 觉得真金白银押在这儿,承包商跑路或违约的“肉疼感”更强。


4.  灵活性:

       保函更灵活: 可以申请修改有效期、金额(需银行和甲方同意)。到期或合同完成,保函自动失效,你也不用再操心。

       保证金较死板: 钱一旦交出去,提前收回基本没门。到期退还也可能因验收、结算流程拖很久。


三、 工程老炮儿的实战选型建议


1.  优先争取银行保函!尤其对大中型项目。

       保命现金流: 这是工程公司的命脉!能不动用巨额现金做担保,就别动。

       提升**形象: 能开出银行保函,说明你公司实力和信用得到了银行认可,在甲方眼里加分。

       国际/大项目刚需: 大型项目、政府项目、海外项目,业主几乎都强制要求银行保函,收现金保证金反而不合规或不常见。


2.  什么情况下可以考虑(或被迫接受)履约保证金?

       项目很小、金额很低: 比如几十万的合同,现金压力不大,跑银行开保函的手续费和时间成本可能不划算。

       自身资质不够/银行关系弱: 银行审核通不过,开不出保函。这是硬伤,得赶紧想办法提升公司资质或维护银行关系。

       甲方极其强势且死板: 合同白纸黑字只收现金,没得商量。这种情况要精算资金成本,把这笔钱被占用的利息损失(或贷款成本)摊到项目利润里看是否划算。同时,务必在合同里明确:

           保证金退还的具体条件和时限(如:竣工验收合格后X天内?结算审计完成后X天内?)。

           是否计息?计息标准和方式。

           甲方动用保证金的严格条件和程序,避免被随意克扣。


3.  警惕“无条件”保函陷阱!

       有些保函(特别是“见索即付保函”)条款对甲方极其有利,甲方只要提交一份书面声明说你违约了(可能不需要实质证据),银行就得赔钱。签这种保函前务必让公司法务或律师逐字审阅条款,评估风险!尽量争取设置一些赔付的前提条件(如需要仲裁裁决或法院判决证明你违约)。


四、 举个栗子(纯属虚构,如有雷同,说明道理通用)


假设“老张建工”中标一个1个亿的厂房建设项目,合同要求提供5%的履约担保,即500万。


   选保函:

       老张向合作银行申请。银行评估老张公司资质良好、项目靠谱,要求老张存300万定期存款做质押(反担保),收了1.5%手续费(7.5万)。

       老张实际支出:7.5万现金手续费 + 300万存款被质押(但存款利息照拿)。500万担保责任由银行承担。老张手里能动用的钱还有好几百万。

   选保证金:

       老张直接给甲方打款500万现金。

       老张实际支出:500万现金被甲方冻结1-2年(甚至更久)。假设老张这500万本来能赚5%的理财收益(或需要贷款支付6%利息),一年的机会成本/利息成本就是25万-30万!而且这钱在项目结束前完全不能用。


高下立判!


结语:


银行保函和履约保证金,都是工程履约担保的“保险绳”,但栓法天差地别。保函是“借势”——借银行的信誉和实力,护住自己的现金流命脉;保证金是“割肉”——真金白银押出去,考验你的血本厚度。 在竞争激烈、利润薄如刀刃的工程行业,能开保函,绝不押现金! 这是无数工程老炮儿用真金白银换来的血泪经验。下次签合同前,务必看清担保条款,拿出**态度和甲方据理力争(尤其是付款条件好的大甲方),守护好公司宝贵的血液——现金流!


记住:让银行替你背书,远比自己押上全部身家更明智、更可持续。 这笔账,你算清了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