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有企业向笔者反映,在为工程项目申请银行保函过程中遇到了麻烦,银行方面以各种理由拒绝出具保函,导致工程进度受阻、资金周转困难。类似这样“拒收银行保函”的情况时有发生,企业该如何应对?面对银行的“拒收”行为,又该怎么样保障自身合法权益?今天我们就来深入探讨一下这个问题。
银行业内“合规”风气的盛行,导致银行工作人员在为企业出具保函时更加谨慎。由于银行保函具有信用担保性质,稍有不慎就可能给银行带来巨大风险。因此,一些银行为了规避风险,对保函业务严加把关,甚至出现“一刀切”的情况,以各种理由拒绝为企业开具保函。
银行会根据企业的资质、信用情况来评估其开具保函的风险。如果企业资质不够,或信用记录不佳,例如曾出现过拖欠贷款、票据违约等情况,银行就会认为其开具保函的风险较高,从而拒绝为企业提供此项服务。
有时候,企业在申请银行保函时,无法向银行提供清晰的保函使用目的,或所给的用途不明确、不合理。在这种情况下,银行出于谨慎考虑,有权拒绝开具保函。因为根据不同用途,保函的风险程度也会有所不同。
开具银行保函需要有相应的担保物,如果企业无法提供充足的抵押物,或抵押物质量不高,银行就可能拒绝出具保函。在实际工作中,一些企业的资产大多为不动产,而银行偏向于选择可变现的优质抵押物,因此也成为“拒收”的原因之一。
面对银行的保函拒收行为,企业可采取以下几项措施妥善解决:
企业应首先了解银行拒绝出具保函的原因,积极与银行沟通,询问是否有可改进的地方。通常情况下,银行会明确说明拒收的原因,例如企业信用问题、用途不明等。了解原因后,企业可根据反馈进行相应的改进,例如整改企业信用记录、完善申请材料等。
如果与银行沟通后仍无法达成一致,企业可将申请目标转向其他银行机构。不同银行对保函业务的风险控制标准不完全一样,或许一些银行会更符合企业的需求。企业可多跑几家银行,将自己的需求与银行的业务政策进行对接,提高申请通过率。
在选择银行时,企业可考虑以下几点:
了解银行的保函业务偏好:不同银行有不同业务重点,一些银行更偏向于为特定行业或企业类型提供保函服务,例如国有银行、大型商业银行更倾向于为国企、大型企业开具保函;一些城商行、农商行则更关注本地企业。
关注银行的风控标准:各家银行的风控标准不同,一些银行的风控较严,一些则相对宽松。企业可向银行询问具体保函业务的风控要求,根据自身情况选择合适的银行。
企业信用记录是银行审核保函申请的重要参考之一。因此,企业应尽量改善自身信用状况,及时还款、偿还债务,保持良好的信用记录。在信用建设上,企业可采取以下措施:
按时公布年报:企业应按时公布年报,保持信息透明,展示企业良好形象。
修缮企业经营状况:将企业经营状况调整到**状态,包括改善财务报表数据、降低负债比率等。
增强企业品牌影响力:通过提升产品质量、扩大市场份额、树立行业口碑等方式,提高企业品牌价值,改善企业形象。
企业在申请保函时,应向银行提供详细、合理的保函使用说明。在实际业务中,保函常用于工程担保,企业可与工程方协商,提供详细的工程款支付计划,说明保函在工程中的具体用途。此外,可补充提供一些附加材料,如工程合同、协议书等,让银行更清楚地了解保函用途。
为了获得银行的保函支持,企业应尽量提供充足、优质的抵押物。可将企业的应收账款、存货等流动资产进行抵押,或提供可快速变现的房产、车辆等。在准备抵押物时,应注意以下几点:
选择适宜的抵押物:可与银行协商,了解其偏好的抵押物类型,例如一些银行更倾向于应收账款质押。
评估抵押物的价值:确保抵押物的市场价值充分、可变现,以满足银行的风控要求。
注意抵押物的风险:一些抵押物可能存在一定的不可预知风险,企业应充分考虑并做好相应预案。
现实中,由于企业与银行之间信息不对称,往往导致银行保函被拒的情况发生。以下是一个典型案例:
某建筑企业为中标一个大型工程项目,需要提供总额为 1亿元的银行保函,作为项目履约担保。该企业向其主承办银行申请开具保函,但遭到银行拒绝。经询问,银行给出的拒绝理由是该企业的应收账款有大量坏账,且有部分票据曾出现违约情况,企业信用记录不佳。
面对银行的拒绝,该建筑企业可采取如下措施:
整改信用记录:企业可通过加快应收账款周转、加强账款清收力度,改善企业的应收账款状况。同时,积极与之前票据业务的合作方沟通,妥善处理违约情况,改善企业信用形象。
补充抵押物:企业可提供工程项目所需的材料、设备作为补充抵押物,向银行展示充足的还款能力。
选择其他银行:若以上措施仍无法获得主承办银行的支持,企业可向其他银行寻求帮助,或寻求与该银行有战略合作关系的银行,往往会获得较好的支持。
银行保函是企业开展业务、参与项目必不可少的工具之一,当遇到银行保函被拒时,企业可采取上述措施积极应对。在申请保函时,企业应提前充分准备,了解银行要求、改善企业资质,提高申请成功率。同时,也可根据实际需求,选择其他类金融机构的保函服务,以备不时之需。
企业在操作过程中,应注意与银行保持良好沟通,提供真实有效的材料信息,确保合法合规。而银行也应积极履行企业金融服务职责,在合规前提下,为企业提供合理的保函支持,助力企业健康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