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基础设施建设的不断推进,工程建设项目日渐增多,传统的银行保函在工程投标、合同履约等方面的应用已较为普遍。但在实际操作中,银行保函也面临着一些问题和挑战,如银行保函门槛较高、流程复杂、对中小企业支持不足等。在此背景下,工程保函应运而生。
工程保函是银行保函的一种创新,它由担保公司或保险公司出具,为工程建设项目提供投标、履约、支付等方面的担保,以确保工程的顺利进行和相关各方的权益。与银行保函相比,工程保函具有门槛较低、流程简单、支持中小企业等优势,因此得到了越来越多的应用和重视。
然而,作为一项新兴业务,工程保函行业也面临着一些问题和挑战。充分分析和认识这些问题,对于促进工程保函行业的健康发展和更好地服务实体经济具有重要意义。
工程保函是工程建设领域一种常见的担保方式,主要用于工程项目的投标、合同履约和工程款支付等环节,以确保工程项目的顺利进行和各方的合法权益。
我国的工程保函业务起步较晚,但发展迅速。尤其是近年来,随着*对基础设施建设和实体经济的支持力度不断加大,工程建设项目日益增多,对工程保函的需求也不断增加。据统计,2021年全年,全国工程建设项目累计签订合同总额超过20万亿元,同比增长8.4%,工程保函的签发量和担保金额也相应大幅增长。
尽管工程保函行业发展迅速,但目前仍存在一些问题和挑战,制约着行业的健康发展。
1.行业规范有待完善目前,工程保函行业缺乏统一的规范和标准,各担保公司或保险公司的保函格式、条款、收费标准等存在较大差异,容易导致市场混乱和纠纷。此外,工程保函的监管主体和监管标准也尚不清晰,需要进一步明确和规范。
2.担保公司经营风险较大与银行保函相比,工程保函的担保公司或保险公司往往规模较小,抗风险能力较弱。在工程项目中,如果发生工程款支付纠纷或工程质量问题等,担保公司可能需要承担高额赔偿责任,甚至面临破产风险。
3.信用风险评估困难工程保函的申请主体通常是工程承包商或分包商,这些企业大多是中小企业,缺乏完善的财务制度和信用记录,担保公司难以准确评估其信用风险。如果盲目提供保函,可能导致担保公司自身陷入财务困境。
4.担保物权落实困难在提供工程保函时,担保公司通常会要求申请主体提供一定的担保物权,如抵押物或质押物。但在实际操作中,许多中小企业缺乏可用于担保的资产,或不愿意提供担保物权,导致担保物权难以落实,增加了担保公司的风险。
5.工程项目风险较高工程项目具有投资大、周期长、涉及环节多等特点,容易受到政策变化、市场波动、自然灾害等因素的影响,存在较大的不确定性。一旦工程项目出现问题,可能导致工程款支付困难或工程质量纠纷,从而使担保公司承担损失。
针对以上工程保函行业存在的问题,提出以下几点建议:
1.完善行业规范和标准由行业协会或监管部门牵头,制定统一的工程保函规范和标准,包括保函格式、条款、收费标准等,以规范市场秩序,减少纠纷和风险。此外,还应明确工程保函的监管主体和监管标准,加强对工程保函业务的监督和管理。
2.加强担保公司风险管理担保公司应加强自身风险管理能力建设,提高风险识别和防范水平。在提供工程保函时,应全面评估申请主体的信用风险、工程项目的风险等,并要求提供充分的担保物权,以控制风险。此外,还应加强与工程项目各方的沟通和合作,及时掌握项目进展和风险变化,采取必要的风险控制措施。
3.建立工程保函担保基金由政府或行业协会牵头建立工程保函担保基金,为担保公司提供风险保障。当担保公司因工程项目风险承担损失时,可以从担保基金中获得一定的补偿,以减轻损失,增强担保公司提供工程保函的积极性。
4.推动工程保函与保险结合鼓励担保公司与保险公司合作,为工程保函提供保险保障。当工程项目出现风险时,担保公司可以从保险公司获得赔偿,从而降低风险。此外,还应鼓励保险公司开发工程保函专项保险产品,为工程保函提供更加全面的风险保障。
5.加强工程项目管理政府部门应加强对工程项目的管理和监督,确保工程项目的合法合规和质量安全。此外,还应加强对工程款支付的监管,确保工程款及时足额支付,减少工程款支付纠纷。
总之,工程保函是工程建设领域一项重要的金融创新,对于支持实体经济和促进基础设施建设具有重要意义。工程保函行业的发展还处于起步阶段,需要政府部门、行业协会、金融机构等多方共同努力,完善行业规范,加强风险管理,推动行业健康发展,更好地服务实体经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