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商铺租赁中,履约保证金和违约金是常见的保障双方权益的措施。但若处理不当,往往容易引发纠纷,从而影响双方的合作关系,甚至诉诸法律。因此,了解相关法律知识,明确双方的权利和义务,有利于有效预防和化解纠纷。
履约保证金:是指当事人为了确保合同的履行,在合同中约定由一方或双方预先支付或交存一定数额的资金,以保证合同的履行。当一方当事人履行合同义务后,履约保证金应当返还。
违约金:是指当事人约定一方因违约应当向另一方支付的金额。违约金的设定目的是为了督促合同当事人履行合同义务,并弥补守约方的损失。
在商铺租赁中,履约保证金和违约金是常见的担保方式。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担保法》和《**人民法院关于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担保法>若干问题的解释》的相关规定,履约保证金和违约金具有以下性质和法律依据:
履约保证金的性质:履约保证金是一种民事合同性质的担保,属于预付担保的一种。当当事人一方按照约定履行合同义务后,履约保证金应当返还。
违约金的性质:违约金是合同当事人约定的承担责任的方式,属于一种合同条款。违约金的设定不以实际损失为必要,其目的在于促使合同当事人履行合同义务,并弥补守约方的损失。
法律依据:《担保法》第八十九条规定:“债务人或者第三人在合同中约定一方向对方给付定金作为债权的担保。债务人履行债务后,定金应当抵作价款或者收回。给付定金的一方不履行约定的债务的,无权要求返还定金;收受定金的一方不履行约定的债务的,应当双倍返还定金。”
《**人民法院关于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担保法>若干问题的解释》第三十六条规定:“当事人将担保条款写入合同或者附件的,应当认定为合同的组成部分,应当认定其具有担保法意义上的担保功能。”
商铺租赁中履约保证金和违约金纠纷的常见原因主要有以下几方面:
合同约定不明确:合同中关于履约保证金和违约金的条款约定不明确,容易引发争议。例如,未明确保证金的数额、返还条件和时间等。
一方违约:商铺租赁中,出租方或承租方一方违约,如出租方未按时交付符合约定条件的商铺,或承租方未按时缴纳租金等,可能导致一方要求另一方支付违约金或扣除履约保证金。
保证金返还争议:履约保证金在合同履行完毕后,出租方应在一定时间内返还保证金。但实际中,出租方可能以各种理由拖延返还或扣除部分保证金,引发纠纷。
违约金数额争议:违约金数额的设定应合理,但实际中,一方可能要求过高的违约金,或在违约后拒绝支付违约金,从而引发纠纷。
预防和化解商铺履约保证金和违约金纠纷,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完善合同约定:在签订商铺租赁合同时,应详细约定履约保证金和违约金的数额、返还条件、支付方式等。合同条款应尽量全面、明确,减少模糊地带,避免因合同约定不明而引发纠纷。
加强沟通协商:在履约保证金和违约金问题上,双方应保持良好的沟通和协商,避免单方面决定。如一方有特殊情况无法按时履行合同,应及时与对方沟通,协商解决方案,避免因违约而产生纠纷。
依法维权:在遇到履约保证金或违约金纠纷时,双方应首先积极协商,寻求和解。如协商不成,可以向当地工商部门、消费者协会等机构投诉,或通过法律途径维护自身权益。
【案例一】
A公司与B商场签订商铺租赁合同,约定A公司租赁B商场一楼商铺开设品牌专卖店,租期一年。合同中约定A公司需支付履约保证金2万元,如A公司提前解除合同,则履约保证金不予返还。合同履行期间,因市场环境变化,A公司经营状况不佳,遂向B商场提出解除合同。B商场同意解除合同,但扣除全部履约保证金。A公司认为扣除保证金数额过高,诉至法院。法院经审理认为,A公司提前解除合同,属于违约行为,应承担相应的违约责任。但B商场扣除全部履约保证金的约定过分苛刻,应适当减少。**终,法院判决B商场返还A公司部分履约保证金。
【案例二】
C公司与D百货商场签订商铺租赁合同,约定C公司租赁D商场二楼商铺开设餐饮店,租期两年,并约定违约金按日计算。合同履行一年后,因D商场消防检查不合格被勒令整改,C公司无法正常经营,遂向D商场提出解除合同并要求返还履约保证金。D商场拒绝解除合同,并要求C公司支付剩余租期的违约金。C公司诉至法院。法院经审理认为,D商场未履行合同义务,导致C公司无法正常经营,应承担违约责任。**终,法院判决解除合同,D商场返还履约保证金,并赔偿C公司损失。
商铺履约保证金和违约金纠纷的发生,往往是由于合同约定不明确或一方违约所致。因此,在商铺租赁中,应重视合同条款的制定,详细约定履约保证金和违约金的相关事宜,并严格履行合同义务。如遇纠纷,应积极协商,必要时寻求法律援助,维护自身合法权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