履约保证金,是保证合同履行,维护经济秩序的一项重要制度。随着经济活动的日益频繁和复杂化,保证金的收取和管理也越来越受到重视。2017年,*颁布了《*关于规范*部门行政审批行为改进行政审批有关工作的通知》,对履约保证金制度进行了规范和完善,以期更好地维护企业合法权益,促进经济社会健康发展。这份新规有哪些亮点?将为企业带来哪些影响?本文将为你逐一解读。
履约保证金制度由来已久,在《合同法》和《担保法》中均有相关规定。长期以来,各部门、各地区根据自身情况制定了不同的履约保证金管理制度,在一定程度上规范了经济活动,但也存在一些问题。
首先,制度不统一,标准不一致。各部门、各地区对履约保证金的收取、管理和退还缺乏统一标准,一些部门随意提高保证金标准,甚至将保证金作为部门收入,导致企业负担加重,影响了市场公平竞争。
其次,监管不力,保证金难退。一些部门收取保证金后,缺乏有效的监管措施,导致保证金被挪用、占用,或因管理不善而无法退还,损害了企业的合法权益。
**,程序不透明,容易滋生腐败。部分部门在保证金的收取、管理和退还过程中,存在程序不透明、审批权限不清等问题,容易滋生腐败,影响政府公信力。
针对以上问题,2017年*颁布了履约保证金新规,对保证金制度进行了全面规范和完善。新规出台后,受到社会各界尤其是企业的**关注和好评。
新规明确,履约保证金属于行政事业性收费,其收取应严格遵守《价格法》《收费管理条例》等法律法规,不得超出法律法规规定范围和标准收取。保证金收取应严格遵循“必要、合理”的原则,并应根据履约情况及时退还,不得无故拖延或拒不退还。
2.实行目录管理,统一标准和程序新规要求,各部门、各地区应将履约保证金纳入行政审批中介服务事项清单管理,并报*审改办备案。这意味着,履约保证金将实行目录管理,各部门、各地区不得在清单之外擅自增设或提高保证金标准。
3.加强监管,确保保证金安全新规对保证金管理提出了更高要求。要求各部门、各地区建立健全保证金管理制度,明确专人负责,加强内部控制,确保保证金安全。同时,要求各部门、各地区建立保证金信息公开制度,定期向社会公布保证金收取、使用和退还情况,接受社会监督。
4.完善退还机制,维护企业权益针对保证金难退问题,新规要求各部门、各地区简化退还程序,缩短退还时限,原则上不超过30个工作日。同时,要求各部门、各地区建立保证金争议处理机制,企业对保证金收取、管理和退还存在异议的,可申请行政复议或提起行政诉讼,维护自身合法权益。
某企业在参与一项政府采购项目时,按照要求缴纳了履约保证金。项目完成后,企业向采购部门申请退还保证金,但采购部门以各种理由拖延不退。企业多次沟通无果,**终通过法律途径维权,历时半年多才要回保证金。
在新规实施后,类似的情况将得到有效改善。一方面,新规明确了保证金收取和退还的标准和时限,各部门、各地区不得随意提高标准或拖延退还;另一方面,新规建立了保证金争议处理机制,企业可以依法维权,政府部门也将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
2017年履约保证金新规的出台,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必然要求,也是政府简政放权、优化营商环境的重要举措。新规的实施,对规范经济秩序,维护企业合法权益具有重要意义。各部门、各地区应严格按照新规要求,进一步完善履约保证金制度,切实减轻企业负担,促进经济社会健康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