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函是企业之间常见的一种信用担保方式,尤其是在公司之间的大型项目合作中,经常会涉及到保函的 usage。然而,对于一些中小企业来说,当他们需要为项目投标时,往往会被要求提供保函,这就意味着他们需要向银行申请保函。那么,公司投标申请保函有哪些坏处呢?我们不妨一起来了解一下。
保函申请门槛高,中小企业难达标 保函是一种信用担保工具,银行在为企业开具保函时,会对企业进行严格审核。保函本身就是对申请企业资信情况、还款能力的一种担保,因此银行对企业的财务状况、信用记录、经营情况等都有较高的要求。尤其是运营时间不长,或者规模较小的企业,由于企业信用不足、资金实力不够等原因,很可能无法达到银行开具保函的门槛,导致保函申请被拒。
以经营时间为例,多数银行对企业的经营年限都有明确要求,通常情况下,对有限公司的要求是3年以上,股份有限公司则需5年以上。如果你的企业不符合这一条件,即使项目再有潜力,也难以获得银行的保函支持。
庞大审核程序,耗时耗力 即使你的企业符合银行的基本要求,保函的申请程序依然相当复杂。因为保函涉及的风险较高,银行会为各企业量身定制保函方案,在审核方面也更加谨慎。企业通常需要提供大量材料,包括但不仅限于企业的营业执照、法定代表人身份证件、财务报表、经营项目说明书、已签订的合同文本等等,而且这些材料都需要提供加盖公章的复印件。
材料准备齐全之后,银行还会派员上门实地考察企业的经营场所、生产经营情况、管理团队等。这个过程需要耗费相当的人力、物力和时间。如果企业提供的资料不够详实,或存在疑义,还可能被银行要求补充材料,导致申请周期拉长。
保函费用高昂,经济压力大 保函的费用也是很多企业犹豫再三的原因之一。保函本身就属于银行的信用业务,风险较高,因此收费相对较高。保函费用通常包括保函工本费和保证金,其中保函工本费一般按保函金额的千分之三到千分之五计算,如果是小额保函,工本费会偏高;保证金则根据企业的资信情况而定,一般在10%-30%之间波动。
除了这些基本费用之外,如果企业资信较差,银行还可能要求企业提供附加担保,例如房产抵押等。在费用上,企业需要面临一笔不小的经济压力。
保函额度限制,难解燃眉之急 由于保函的审核复杂、风险较高,银行在保函额度上通常比较保守。通常情况下,银行会根据企业的信用情况,设置相应的保函额度上限。如果企业已有多张保函在用,那么可申请的额度就更加有限。
额度限制可能就意味着,当企业面临多笔项目同时进行时,保函额度并不足以满足企业需求。尤其是当企业有紧急的项目需要投入时,如果保函额度无法及时调整,就可能导致项目无法顺利进行。
保函风险大,企业担责 很多企业在申请保函时会有一种误区,认为保函是类似保险的产品,实际情况并非如此。保函更多的是对企业的一种担保措施,如果发生担保情况,企业需要承担相应的责任。
当银行为企业开出保函后,如果受益人在保函有效期内提出理赔要求,企业作为保函申请方就需要按约定履行相应义务,否则将面临银行的处罚。相比之下,如果企业直接作为项目投资方,在项目失败后,企业可以通过多种方式进行资产变现、降低损失。而保函一旦被触发,企业就需要在约定时间内偿还相应款项,否则将面临极大的经济损失和法律风险。
总结 保函虽然是企业间信用担保的常见方式,但在申请保函时,企业需要考虑清楚其中涉及的各种问题。尤其是中小企业,在面临是否申请保函时,需要全面考虑自身的情况、项目的情况,以及未来可能面临的风险。在充分了解保函的坏处后,企业可以更加理智地选择适合自己的融资方式,避免因保函而带来不必要的麻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