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PPP)模式中,引入社会资本是项目成功的关键。而社会资本的参与,往往需要政府提供一定的支持和保障。履约保函正是一种常见的保障方式,政府或政府相关机构向社会资本方出具履约保函,保证在一定条件下履行合同义务。
那么,在PPP项目中,履约保函应该遵循怎样的标准?有哪些应用和注意事项?本文将全面探讨这一话题,帮助政府和社会资本方更好地了解和应用履约保函,推动PPP项目的顺利开展。
在PPP项目中,社会资本方承担着项目投资、建设和运营的风险,对政府信誉和履约能力有较高要求。履约保函作为一种书面承诺,可以有效提升政府信誉,增强社会资本方的信心。
当政府相关机构向社会资本方出具履约保函时,它承诺在一定条件下履行合同义务,如及时支付项目款项、提供必要的项目支持等。这有助于减少社会资本方的疑虑和担忧,鼓励他们更加积极地参与PPP项目。
此外,履约保函还可以作为融资担保工具,帮助社会资本方获得项目融资。银行和其他金融机构在评估项目融资风险时,履约保函可以作为政府信用的补充,提升社会资本方的信誉,从而获得更低成本、更稳定的融资渠道。
出具履约保函应以合法合规为前提。根据《政府采购法》、《政府采购法实施条例》和《财政部关于在政府采购活动中查询及使用信用记录有关问题的通知》等法律法规,政府采购活动中允许以出具履约保函形式提供履约担保。
此外,*发展改革委、财政部、中国人民银行等部门也联合发布了《关于在公共服务领域推广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模式的指导意见》,明确鼓励在PPP项目中运用履约保函。
出具机构根据《政府采购法》和《担保法》等相关规定,履约保函一般由政府采购人或其委托的采购代理机构出具。在PPP项目中,出具机构一般是项目实施机构或政府指定的相关机构。
出具形式履约保函应以书面形式出具,并加盖出具机构公章。同时,为确保履约保函的有效性,应在函中明确如下内容:
出具机构名称:明确出具机构的全称和法定代表人或主要负责人; 担保事项:明确担保的具体事项,如按时支付项目款项、履行合作协议等; 担保范围:明确担保范围,如项目具体内容、金额等; 担保期限:明确担保的有效期限; 担保责任:明确出具机构的担保责任和违约责任; 管辖法律:明确履约保函适用法律,如《政府采购法》等; 管辖法院:明确争议解决的管辖法院。在投标及中标阶段,社会资本方可要求政府相关机构出具履约保函,以确保中标后政府方按时签订合同、履行合同义务等。
例如,在某市污水处理厂PPP项目中,政府方承诺中标后1个月内与中标社会资本方签订正式合同。为确保政府方按时签订合同,社会资本方要求政府方出具履约保函,确保在规定期限内签订合同,否则将承担违约责任。
建设及运营阶段在建设及运营阶段,社会资本方可要求政府相关机构出具履约保函,以确保政府方及时支付项目款项、提供必要的项目支持等。
例如,在某市地铁建设PPP项目中,政府方承诺分阶段支付项目款项。为确保政府方及时支付款项,社会资本方要求政府方出具履保函,确保在规定期限内支付款项,否则将承担违约责任。
出具机构应是政府方或政府指定的相关机构,具有履行担保责任的能力。同时,出具机构应确保履约保函的真实性、合法性和有效性,避免出现违约或争议。
担保事项和范围的明确性担保事项和范围应尽可能明确具体,避免出现歧义或争议。同时,担保事项和范围应符合法律法规和项目合同的要求,不得超出政府方的职责范围或损害公共利益。
履约保函的有效期履约保函的有效期应与项目合同的履行期限相匹配,确保在项目合同履行过程中始终有效。同时,应明确担保责任的终止条件,如项目合同提前终止、社会资本方出现重大违约等。
总之,履约保函是PPP项目中一种常见的保障工具,有助于提升政府信誉、增强社会资本方的信心、推动项目的顺利开展。在应用履约保函时,应确保出具机构合法合规、担保事项和范围明确具体、有效期与项目合同相匹配等。同时,社会资本方也应充分认识到履约保函的局限性,结合项目实际情况综合运用多种风险管理工具,推动PPP项目的可持续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