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保证金制度在商业活动中十分常见,尤其是大型项目或工程的合作中,保证金能为交易双方提供一定的保障。那么,在合同履行过程中,*是否允许收取履约保证金呢?这其中又需要遵守哪些规则与规范呢?
在市场经济活动中,合同是双方或多方当事人之间设立、变更、终止民事权利义务关系的协议。而保证金,则是合同履行前一方缴纳给另一方的金钱或抵押物,以确保合同顺利履行。那么,在合同履行过程中,*是否允许收取履约保证金呢?
在现代商业活动中,合同的签订与履行是市场交易的基础。而履约保证金,则是合同履行过程中的一个重要环节,它体现了交易双方对彼此信用程度的认可,也是对合同履行能力的一种保障。
履约保证金,是指在合同履行前,由当事人一方(保证金出具方)向另一方(保证金接收方)提供的,以确保合同履行的一种担保形式。保证金一般以现金、银行保函或有价证券等形式提供,在合同履行完毕后,出具方有权要求返还。
履约保证金的作用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
确保合同履行:履约保证金为合同的履行提供了强有力的保障。出具方一旦违约,接收方有权没收保证金,从而弥补自身损失。这种保障机制,能有效降低交易风险,增强交易信心。
促进诚信交易:履约保证金对交易双方具有约束力,能有效促进双方诚实守信地履行合同义务。出具方为了避免损失,会尽**努力履行合同;而接收方在收到保证金后,也有义务按约定履行合同,避免因违约而承担赔偿责任。
我国法律对履约保证金有明确的规定。根据《担保法》和《合同法》的相关条款,合同双方在履行合同过程中,可以要求收取履约保证金。但同时,*也对履约保证金的收取和管理作出了规范,以防止其成为变相的违法收费或商业贿赂。
《担保法》第八十九条规定:“当事人可以约定一方向对方给付定金作为债权的担保。债务人履行债务后,定金应当抵作价款或者收回。给付定金的一方不履行约定的债务的,无权要求返还定金;收受定金的一方不履行约定的债务的,应当双倍返还定金。”
《合同法》**百一十九条规定:“当事人可以依照《担保法》约定一方向对方给付定金作为履行合同的担保。约定给付定金,给付定金的一方不履行约定的债务的,丧失定金;因不可归责于给付定金的一方的事由,不能履行合同的,不丧失定金;收受定金的一方不履行合同的,应当双倍返还定金。”
从以上法律条款可以看出,*允许合同双方收取履约保证金,但同时也对保证金的收取和管理作出了严格规定:
保证金不得超过合同价款的20%:根据《担保法》第九十条规定,定金的数额由当事人约定,但不得超过主合同标的额的20%。这一规定,旨在防止收取过高的保证金,加重交易成本和诚信风险。
保证金应专款专用:根据《合同法》**百二十条规定,定金应当以书面形式约定。给付定金的一方不履行约定的债务的,定金归收受定金的一方,定金数额超过实际损失的,收受定金的一方应当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此规定要求保证金应专款专用,防止接收方截留、挪用保证金,损害出具方利益。
保证金应及时返还:根据《担保法》第九十二条规定,定金付给以后,支付方或者接收方反悔,不得要求返还定金。合同按照约定履行后,定金应当抵作价款或者收回。此规定要求保证金应在合同履行完毕后及时返还,防止接收方无故拖延返还时间,影响出具方资金周转。
虽然*允许收取履约保证金,但为了维护交易公平,保护双方合法权益,收取履约保证金需遵守以下规则:
双方自愿,协商一致:收取履约保证金应以双方自愿为前提,不得强迫或欺骗对方收取。双方应通过协商,对保证金的数额、形式、缴纳时间等达成一致意见。
保证金数额合理,不得超过法定比例:根据《担保法》的规定,保证金数额不得超过合同价款的20%。超过部分,交易对方有权拒绝支付,或要求返还超出部分。
保证金应专款专用,及时返还:收取履约保证金,应明确保证金的用途,确保其专款专用,防止挪用、贪污等行为发生。合同履行完毕后,保证金应及时返还,不得无故拖延。
保证金不得成为商业贿赂:收取履约保证金应遵守*法律法规,不得成为变相的商业贿赂。如果交易一方以收取履约保证金为幌子,行索贿受贿之实,将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
某建筑公司中标一项工程项目,中标金额为5000万元。根据合同约定,该公司需向项目业主缴纳10%的中标履约保证金,即500万元。该公司缴纳保证金后,因资金周转问题,要求业主提前返还保证金。业主以合同未履行完毕为由拒绝返还。该公司遂诉至法院,要求业主返还保证金。法院经审理后,判决支持了建筑公司的诉求。
此案例中,法院判决业主返还保证金,是基于保证金应专款专用的原则。履约保证金旨在保障合同履行,不应成为合同一方的额外收益。在此案例中,建筑公司因资金周转困难,要求提前返还保证金,业主不予返还的行为,已超出了保证金保障合同履行的范畴,有违诚实信用原则。因此,法院判决支持了建筑公司的诉求。
综上所述,*允许合同双方收取履约保证金,但同时也对保证金的收取和管理作出了严格规范。收取履约保证金,应遵守双方自愿、保证金数额合理、保证金专款专用、及时返还等规则。此外,还应防止保证金成为商业贿赂的工具,损害交易公平与社会诚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