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租房过程中,不少人会遇到“履约保证金”这个概念。何为履约保证金?在租房过程中,履约保证金有着怎样的作用?房东与租客的权利与义务又该如何保障?这些问题值得我们仔细探讨。
履约保证金,是房东为保障租赁合同的履行,向租客收取的一笔金钱。这笔钱并不是房租,而是租客履行合同义务的一种保证。当租客按照合同约定履行了所有义务后,房东应在合同终止时将该笔履约保证金原数返还给租客。
在租房市场中,履约保证金是一种常见的做法,尤其是在一些大城市中,许多房东都会要求租客支付一笔履约保证金。那么,履约保证金到底有什么作用呢?
房东将房屋出租给租客,双方签订了租赁合同。为了确保租客能够按照合同约定按时缴纳房租、爱护房屋等,房东可能会要求租客支付一笔履约保证金。如果租客违反合同约定,房东可以从这笔履约保证金中扣除相应的费用,以弥补自己的损失。
履约保证金不仅能保障房东的权益,也能保障租客的权益。当租客按照合同约定履行了所有义务后,房东应在合同终止时将履约保证金原数返还给租客。如果房东未能按时或如数返还,租客可以依法追回这笔钱。因此,履约保证金也能起到一定程度的约束房东的作用。
此外,如果房东在租赁期间未按照合同约定履行义务,租客也可以要求房东退还部分或全部履约保证金。
《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百一十九条规定:“当事人可以约定一方向对方给付定金作为债权的担保。债务人履行债务后,定金应当抵作价款或者收回。给付定金的一方不履行约定的债务的,无权要求返还定金;收受定金的一方不履行约定的债务的,应当双倍返还定金。”
在这里,履约保证金与定金具有相似的性质,都是为了担保债权而设立的。当一方履行合同义务后,定金或履约保证金应当返还。而如果一方不履行合同义务,则需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
履约保证金的数额应适当,一般不超过合同标的额的20%。如果履约保证金数额过高,可能被视为合同法中规定的“定金”,而定金具有担保和惩罚的双重性质,给付定金的一方不履行合同义务时,无权要求返还定金。因此,在确定履约保证金数额时,应注意不要过高。
履约保证金仅能作为合同履行完毕后返还的保证,房东不得挪作他用。如果房东将履约保证金用于其他用途,租客可以依法要求房东返还履约保证金并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
在租赁合同履行完毕后,房东应在合同终止时将履约保证金原数返还给租客。如果房东未按时或如数返还,租客可以依法追回这笔钱。
小张在某城市工作,计划在该城市租房定居。经过多方考察,他看中了一套位于市区的公寓。房东要求小张签订一份为期一年的租赁合同,并支付一笔5000元的履约保证金。小张同意了房东的条件,并按时缴纳了房租和履约保证金。
一年后,小张如期搬出公寓,他按照合同约定履行了所有义务,未对房屋造成任何损坏。但房东以各种理由拒绝返还履约保证金。小张多次与房东沟通无果,便决定通过法律途径维护自己的权益。
法院审理后认为,小张与房东签订的租赁合同有效,小张已按照合同约定履行了义务,房东应在合同终止时返还履约保证金。**终,法院判决房东返还小张履约保证金5000元。
租房时收取履约保证金是保障房东和租客权益的一种常见做法。履约保证金不是房租,而是一种合同履行的保证。在租房过程中,房东与租客都应充分了解履约保证金的作用和性质,依法行使自己的权利,履行自己的义务。同时,也应注意履约保证金的相关注意事项,避免因履约保证金而产生不必要的纠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