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常说一句话:“一手合同,一手保函。”在商事活动中,签订合同是双方建立合作关系的基础,而开立履约保函则是对合同的进一步担保,二者相辅相成,共同保障合作顺利进行。那么,什么是履约保函?它有什么作用呢?
履约保函,是银行应保证人或保证人的委托人(申请人)申请,保证在申请人与第三方签订的合同中,申请人不履行或不完全履行合同所规定的义务时,银行按保函约定的条件向受益人支付一定金额的担保函。
通俗来说,就是甲方和乙方签订了一份合同,甲方为了确保自己能够履行合同义务,向乙方提供了一份由银行出具的担保函。这份担保函就是履约保函。
履约保函的作用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
在商事活动中,合同的签订是合作的基础,而履约保函则是对合同的进一步担保。当一方提供履约保函时,意味着一旦出现合同违约行为,银行将根据保函约定向守约方支付一定金额,从而保障守约方的利益。这无疑增强了合同履行的保障,也增加了守约方对合作的信心。
履约保函的存在,可以有效减少合同纠纷。当一方提供履约保函时,另一方可以减少对合同履行的担忧,避免因担忧对方违约而产生的不信任情绪。同时,履约保函也增加了违约方的违约成本。一旦出现违约行为,银行将根据保函约定进行支付,这无疑会对违约方造成一定的经济损失,从而督促其认真履行合同义务,减少因违约而引起的纠纷。
履约保函的存在,可以简化合同履行过程。在传统合作模式中,双方往往需要通过多种方式来保障合同履行,如签订多种担保协议、设置多种履约条件等。而履约保函的出现,则简化了这一过程。只要一方提供了履约保函,另一方就可以放心开展合作,无需再花费时间和精力去设置复杂的担保措施,从而提高了合作效率。
那在实际操作中,如何使用履约保函来保障合同履行呢?一般来说,履约保函的使用流程包括以下几个步骤:
首先,双方需要在合同中约定是否使用履约保函,以及保函的具体内容。包括保函金额、保函有效期、保函触发条件等。这些内容需要双方协商确定,并写入合同中。
确定了保函内容后,申请人需要向银行申请开立保函。申请人需要向银行提供合同、公司资料等相关文件,并缴纳一定的保证金或提供其他担保方式。银行在审核通过后,将开立保函并送达受益人。
保函开立后,双方需要按照合同约定履行各自的义务。如果申请人未能履行合同义务,受益人可以向银行提出支付请求。银行在核实后,将根据保函约定向受益人支付相应金额。
当合同履行完毕,或合同终止时,保函也将随之解除。申请人需要向银行提出解除保函的申请,并提供相关证明文件。银行在审核通过后,将解除保函并退还保证金或解除其他担保方式。
在使用履约保函时,还需要注意以下几点:
开立履约保函的银行必须是有资质的商业银行。目前,我国允许开立履约保函的银行包括六大国有银行、部分股份制银行和城市商业银行。选择有资质的银行,可以保障保函的有效性,避免出现银行无法履行保函义务的情况。
在申请开立保函时,要明确保函的具体内容,包括保函金额、有效期、触发条件等。这些内容要与合同相一致,避免出现保函与合同不符的情况。同时,也要避免出现保函内容过于笼统或模糊的情况,以免在出现纠纷时难以判定。
履约保函的有效期是有限的,一般在一年以内。如果合同履行时间超过一年,则需要在保函到期前申请延期。如果没有及时延期,保函将自动失效,受益人将无法再依据保函向银行提出支付请求。
受益人收到保函后,要妥善保管保函原件。保函原件是受益人向银行提出支付请求的重要凭证。如果保函原件丢失,将给受益人带来不必要的麻烦,甚至可能导致无法向银行提出支付请求。
总之,履约保函是对合同履行的一种有效担保方式。它增强了合同履行的保障,减少了合同纠纷,提高了合作效率。在使用履约保函时,要注意选择有资质的银行,明确保函内容,注意保函的有效期,并妥善保管保函原件。希望这篇文章能帮助大家更好地了解和使用履约保函,保障合作顺利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