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进入律邦担保,我们为您提供法院财产保全担保,解封担保,继续执行担保,工程类所需要的银行保函,履约保函,支付保函等,联系电话:134-5682-7720
行业动态
实行履约保证金的情形有哪些
发布时间:2024-05-23
  |  

实行履约保证金的情形有哪些

定义

履约保证金是指当事人之间在签订合同时,为了保证合同的履行,由一方当事人向对方当事人提供一定数量的金钱或其他财产作为担保的制度。

实行履约保证金的情形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和相关法律法规的规定,实行履约保证金的情形主要有以下几种:

1、法律、行政法规规定应当提供履约保证金的情形

例如,《招标投标法》规定,招标项目金额达到一定金额的,招标人应当要求投标人提供履约保证金。

2、合同约定应当提供履约保证金的情形

当事人可以在合同中约定,一方当事人应当向另一方当事人提供履约保证金。这种情形下,履约保证金的提供与否取决于合同的约定,不受法律强制性规定的约束。

3、实际履行的需要

即使法律、行政法规或合同未规定,但由于合同具体履行情况等实际需要,一方当事人有权要求另一方当事人提供履约保证金。例如,一方当事人发现对方当事人有履行能力不足的情形,或者合同履行风险较大,则可以要求对方提供履约保证金。

具体情形

除了以上一般情形外,法律、行政法规或合同中还规定了一些具体的情形应当提供履约保证金:

  1. 工程建设合同:工程造价达到一定金额的,发包人可以要求承包人提供履约保证金。
  2. 服务合同:服务标的额达到一定金额的,或者服务性质复杂,履行难度较大,发包人可以要求承包人提供履约保证金。
  3. 销售合同:合同标的额达到一定金额的,或者标的物的质量、性能难以保障,买方可以要求卖方提供履约保证金。
  4. 租赁合同:租赁标的物价值较高的,或者租赁期限较长的,出租人可以要求承租人提供履约保证金。
  5. 借款合同:借款金额达到一定数额的,贷款人可以要求借款人提供履约保证金。
  6. 保证合同:保证人承担连带责任的,债权人可以要求保证人提供履约保证金。

履约保证金的保管和处置

履约保证金由收取方保管。履约保证金的处置方式一般由合同约定,也可以依据法律、行政法规的规定处理。

履约保证金的处置方式主要有以下几种:

  1. 合同履行完毕后,履约保证金应当返还提供方。
  2. 提供方未履行合同义务的,收取方可以根据合同约定或者法律规定,从履约保证金中扣除相应的违约金、赔偿金等费用。
  3. 其他情形,按照法律、行政法规或者合同约定的方式处理。

履约保证金的法律意义

履约保证金的法律意义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

  1. 担保合同履行的作用:履约保证金是合同履行的担保,可以对违约方产生约束作用,促使其履行合同义务。
  2. 保障守约方利益的作用:履约保证金可以作为违约损害赔偿的担保,保障守约方的合法权益。
  3. 催收债务的作用:收取方在未履行合同或者违约的情形下,可以从履约保证金中扣除相应的债务。
  4. 惩戒违约方行为的作用:履约保证金的扣除可以对违约方产生一定的经济上的惩罚作用。

结语

履约保证金制度是合同履行的重要保障措施,在工程建设、服务、销售、租赁、借款、保证等领域**适用。当事人在签订合同时,应根据具体情况约定是否提供履约保证金,并对履约保证金的保管、处置方式等事项进行明确约定。通过合理使用履约保证金制度,可以有效保障合同的履行,维护当事人的合法权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