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言**
在商业交易中,履约保证金是一种常见的机制,旨在确保一方履行为合同规定的义务。2018年出台的合同履约保证金规定,对履约保证金的管理和使用提出了新的要求,企业需要充分了解并遵守相关规定,以避免纠纷或损失。
**概念定义**
履约保证金是指在合同订立或履行过程中,合同当事人一方或双方向另一方交付的、用于担保合同履行的一定数额金钱或有价证券。履约保证金的目的在于对合同的履行提供保障,保障合同的顺利执行。
**适用范围**
《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第三百二十三条规定:“当事人依照约定或法律规定,支付定金或者预付款作为担保的,在履行合同约定或者法律规定有关付款期限后,该定金或者预付款应当转作合同价款;如当事人根据合同约定或者法律规定已支付预付款,则该预付款的返还仍应适用有关预付款的规定。”该条规定将履约保证金纳入合同担保的范畴,适用于各类合同,包括工程项目建设合同、商品买卖合同、服务合同等。
**履约保证金的类型**
根据不同类型的合同和履约保证金的使用方式,可以分为以下几类:
**履约保证金的交付方式**
履约保证金可以通过以下方式交付:
**履约保证金的保管和管理**
《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第三百二十五条规定:“当事人应当按照约定履行债务。一方不履行合同义务或者履行合同义务不符合约定的,另一方有权要求履行义务或者采取补救措施,并有权要求赔偿损失。”根据该条规定,履约保证金应当由接收方负责保管,并按照约定或法律规定使用。
接收方应当妥善保管履约保证金,并根据合同约定或法律规定及时返还。
**履约保证金的返还或没收**
合同履行完毕后,接收方应当及时返还履约保证金。对于违约方,接收方有权没收履约保证金。对于部分违约的,接收方可以按照违约情况,扣除与违约损失相当的履约保证金额。
**争议处理**
对于履约保证金的争议,双方可以协商解决。若协商不成,可以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法院将根据合同约定和法律规定,对争议进行裁决。
**结语**
2018年合同履约保证金的相关规定,为履约保证金的管理和使用提供了明确的指引。企业在开展商业交易时,应当严格遵守相关规定,避免因履约保证金的使用不当而产生纠纷或损失。同时,企业也应当增强履约意识,诚实守信,履行合同义务,以维护自身的信誉和利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