履约保证金**终规定
引言
履约保证金是工程建设领域**采用的保证合同履约的一种方式。2022年,住房和城乡建设部、财政部、*发展改革委联合印发了《工程建设合同履约保证金管理办法》(以下简称《办法》),对履约保证金制度进行了全面规范,标志着履约保证金管理迎来了新的时代。
什么是履约保证金
履约保证金是指发包人要求承包人在合同签订时提供的,用于保证承包人履行合同义务的一种担保。它主要用于以下用途:
- 保障发包人的工程质量和进度
- 弥补因承包人违约而造成的发包人损失
- 处置违约合同的费用
履约保证金的类型
根据《办法》,履约保证金分为两种类型:
- 合同履约保证金:用于保证承包人在工程建设合同中履行合同义务。
- 投标保证金:用于保证投标人在投标文件中作出的全部承诺,包括投标书、投标文件和投标人提交的其他材料。
履约保证金的额度
合同履约保证金的额度不得超过合同金额的10%,具体比例由发包人和承包人协商确定。
投标保证金的额度不得低于招标文件规定金额的2%,具体比例由招标人确定。
履约保证金的缴纳方式
合同履约保证金可以通过以下方式缴纳:
投标保证金只能通过银行保函缴纳。
履约保证金的退还
根据《办法》,履约保证金应当在下列情况下退还:
- 合同履约后,承包人已履行全部合同义务
- 发包人单方面解除合同,且承包人无违约行为
- 承包人因不可抗力、招标人、发包人原因导致合同无法履行,且承包人无违约行为
履约保证金的扣罚
根据《办法》,发包人可以扣罚履约保证金的全部或部分金额。
对于承包人有下列违约行为的,发包人可以扣罚履约保证金:
- 未按合同约定履行合同义务
- 未按要求修复或更换不合格工程
- 未按合同约定完成合同
- 拒不交出施工现场或工程
履约保证金管理的新规定
《办法》对履约保证金管理进行了以下新规定:
- 履约保证金的范围扩大,包括了合同履约保证金和投标保证金。
- 履约保证金的额度比例进行了统一规定。
- 履约保证金的缴纳方式更加灵活,增加了现金和保函保险等缴纳方式。
- 履约保证金的退还条件更加明确,增加了承包人因不可抗力导致合同无法履行的情形。
- 履约保证金的扣罚规定更加严格,增加了承包人拒不交出施工现场或工程的情形。
履约保证金在工程建设中的作用
履约保证金在工程建设中发挥着以下作用:
- 保障合同履行:履约保证金可以约束承包人履行合同义务,确保合同的顺利执行。
- 维护工程质量:履约保证金可以激励承包人重视工程质量,避免因质量问题造成发包人损失。
- 减少工程风险:履约保证金可以降低发包人的履约风险,保证工程建设项目的顺利完成。
- 促进公平竞争:履约保证金可以维护投标市场的公平竞争,避免不具备履约能力的企业恶意投标。
履约保证金的合理使用
为充分发挥履约保证金的作用,发包人应当合理使用履约保证金。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 确定合理的履约保证金额度:履约保证金额度应根据合同金额、工程性质等因素综合确定。
- 选择合适的履约保证金缴纳方式:应根据实际情况选择**适合的缴纳方式,确保履约保证金安全可靠。
- 及时退还履约保证金:发包人应在符合退还条件后及时退还履约保证金,避免给承包人造成不必要的损失。
- 规范履约保证金扣罚:发包人应严格按照《办法》规定扣罚履约保证金,避免滥用扣罚权。
结语
《工程建设合同履约保证金管理办法》的颁布实施,对履约保证金制度进行了全面规范,将有助于进一步保障合同履约、维护工程建设质量和促进工程建设市场健康发展。发包人和承包人应当严格遵守《办法》规定,合理使用履约保证金,共同维护工程建设市场的秩序与稳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