履约保函,又称履约担保书,是指由担保人(一般为银行)应投标人的申请,向招标人出具的担保投标人按照合同约定履行合同义务的书面凭证。简而言之,它是投标人向招标人保证投标人将按照合同约定的条款和条件履行合同的一种担保方式。
履约保函的担保期限由招标文件中规定,通常为合同履行期间加一定期限(一般为1个月至6个月)。具体期限可根据工程项目的特点、规模、复杂程度等因素确定。
1. 建筑工程:
2. 设备供应:
招标文件中的标书通常会明确规定履约保函的担保期限,例如:
"履约保函的担保期限自合同签订之日起至合同履行完成并经招标人验收合格后6个月。"
投标人须严格按照招标文件中规定的担保期限办理履约保函,否则可能被视为不符合资格,导致废标或其他不利后果。
在某些情况下,投标人可以向招标人提出延长履约保函担保期限的申请。常见的原因包括:
投标人应在担保期限到期前及时向招标人提出延期申请,并提供相关证据和理由。招标人审核批准后,即可由担保人出具延期担保书。
1. 明确担保期限:
投标人应仔细阅读招标文件,明确履约保函的担保期限,避免因担保期限不足而影响投标资格或后续工程执行。
2. 关注担保要求:
投标人应充分了解招标文件中对履约保函的担保要求,包括担保金额、担保方式、担保人资格等,确保所提供的履约保函符合要求。
3. 及时办理保函:
投标人应在中标后及时向担保人申请办理履约保函,留出充足的办理时间,避免因保函办理不及时而影响合同签订或工程推进。
4. 妥善保存保函:
履约保函是投标人履约能力的保障,投标人应妥善保管履约保函原件,并在使用时注意其有效期,及时办理续期或变更手续。
履约保函担保期限定义了担保人对投标人履行合同义务的担保范围和期限。投标人应严格按照招标文件的规定办理履约保函,并根据实际情况协商合理适当的担保期限,为工程的顺利执行提供必要的担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