履约保证金是指当事人基于合同关系,为担保一方合同义务的履行而约定向另一方交付一定数额的货币、有价证券或不动产权利证书等财产作为担保.
我国对履约保证金的法律规定主要散见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以下简称《合同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招标投标法》(以下简称《招标投标法》)、《**人民法院关于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的解释》
当事人可以在合同中约定一方向另一方提供履约保证金。履约保证金的数额、提供方式和处置办法由当事人约定。当事人没有约定或者约定不明确的,适用法律的规定。
招标人可以在招标文件中规定投标人应提供履约保证金的数额、方式和处置办法。
投标人应当按照招标文件的要求提供履约保证金。未按要求提供的,其投标无效。
当事人在合同中约定了履约保证金的,人民法院应当按照当事人的约定处置。当事人没有约定或者约定不明确的,人民法院可以根据诉讼中的具体情况对履约保证金作出适当的处置。
根据《合同法》第320条,当事人可以在合同中约定履约保证金的类型,具体包括:
* **货币:** 以法定货币作为履约保证金的方式。 * **有价证券:** 以股票、债券、基金等有价证券作为履约保证金的方式。 * **不动产权利证书:** 以房屋、土地等不动产权利证书作为履约保证金的方式。履约保证金具有以下特点:
* **担保性:** 履约保证金是当事人为了保证一方合同义务的履行而提供的担保措施,具有担保合同履行的作用。 * **独立性:** 履约保证金独立于合同而存在,不受合同效力的影响,即使合同无效,履约保证金仍然有效。 * **强制性:** 提供履约保证金是合同成立的要件之一,对于强制要求提供履约保证金的合同,未按要求提供履约保证金的,其合同无效。 * **追及性:** 履约保证金具有追及性,即如果合同义务人违反合同约定,履约保证金可以被抵充以弥补违约方的损失。对于履约保证金的处置方式,当事人可以在合同中进行约定。如果合同中没有约定或者约定不明确的,则适用以下规定:
* **合同履行后:** 如果合同义务人履行了合同义务,则履约保证金应当返还给提供方。 * **合同未履行或者履行不当:** 如果合同义务人未履行或者履行不当,则履约保证金应当按照合同约定或者法律规定进行处置,一般情况下可以抵充违约方的损失或者由人民法院扣押、查封。履约保证金的效力受到以下因素的影响:
* **合同效力:** 如果合同无效或者被撤销,则履约保证金的效力也随之无效或被撤销。 * **当事人约定:** 履约保证金的效力受当事人约定的影响,当事人在合同中对履约保证金的效力有特殊约定的,按照其约定处理。 * **法律规定:** 履约保证金的效力受法律的约束,当事人的约定不得违反法律规定。对于履约保证金产生的纠纷,当事人可以通过以下途径解决:
* **协商调解:** 当事人可以通过协商调解的方式解决履约保证金纠纷,达成合意后签订调解书。 * **仲裁:** 如果当事人在合同中约定了仲裁条款,则可以通过向仲裁机构申请仲裁的方式解决纠纷。 * **诉讼:** 如果当事人在合同中没有约定仲裁条款或者协商、调解、仲裁未果的,则可以通过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的方式解决纠纷。履约保证金在实务中得到**应用,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
* **工程建设:** 在工程建设合同中,发包人往往会要求承包人提供履约保证金,以保证工程的顺利完工。 * **采购合同:** 在采购合同中,采购人可能会要求供应商提供履约保证金,以保证供应商按照合同约定提供合格的商品或服务。 * **服务合同:** 在服务合同中,服务提供者可能会要求服务接受者提供履约保证金,以保证服务接受者按照合同约定支付服务费用。履约保证金是合同法中重要的担保制度,具有确保合同义务履行、追究违约责任的作用。当事人在合同中约定履约保证金时,应当根据合同的具体情况,明确履约保证金的数额、类型、处置办法等内容,以有效防范履约风险,维护自身的合法权益。